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前身是1995年成立的歷史宗教研究所,1999年更名為宗教研究所,是陜西省較早成立的宗教學專業研究機構,也是目前陜西唯一的宗教研究所?,F有研究人員10人:高級職稱人員3人。其中兩位為中國宗教學會資深理事。所長王亞榮,副所長張應超。所內附設長安佛教研究中心和道學研究中心。陜西省社會科學院長安佛教研究中心由王亞榮兼任主任,道學研究中心由樊光春任主任,張應超兼副主任。
該所的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宗教學理論、佛教、道教和宗教現狀、宗教藝術、宗教戒律、宗教政策法規、民間信仰等,以及陜西基督教、伊斯蘭教的研究。漢至唐的漢傳佛教研究、全真道及西北道教的研究以及傳統宗教戒律的研究已在全國學術界居于前列,其他當代宗教現狀調查、佛教經典???、西北道教遺跡考察、女性傳統信仰、宗教文化資源調查、寺院宮觀生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全國也有一定的影響。
1980年,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參與發起并主辦了“中國佛教學術討論會”。這是新中國第一次專門研究宗教的全國性學術討論會,標志著我國宗教研究邁進了新的歷史時期。以此為契機,該院的宗教學研究開始起步。迄今為止,共完成國際合作課題2項,國家課題7項,省內各類課題14項。在一些全國性大型研究工程如《中國大百科全書》(宗教卷)、《佛教大辭典》、《道教大辭典》、《中國佛教文化大觀》、《中華大藏經》(下編)中,也都有該所的研究人員充任骨干力量。
在頻繁出訪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和香港、臺灣進行學術交流的同時,該所策劃舉辦了陜西省一系列重大的學術活動。僅大型國際學術活動就有第一屆和第二屆“玄奘國際學術研討會”、“中韓儒釋道三教關系學術討論會”、“中日‘長安佛教與日本’學術研討會”、“海峽兩岸道教文化學術研討會”、 海峽兩岸“玄奘與紫閣寺學術論證會”、“第十次中日佛教學術交流會”、 “中韓日道教學術發表會”、“國際《道德經》論壇”、 “驪山問道”等,極大地促進了陜西宗教學研究事業的拓展。
辛勤耕耘結碩果。該所主要的著作有《中國佛學文集》、《隋唐佛教論文集》、《長安佛教研究叢書》(8部)、《玄奘研究》、《玄奘精神與西部文化》、《中韓佛教交流史》、《道衍全真》、《邱處機與龍門洞》,《長安?終南山道教史略》、《陜西道教兩千年》、《長安道教與道觀》、《長安佛教史論》、《信仰與迷信》、《公民與社會》等等,多數是我國宗教學術研究中的填補空白之作。此外,一千余篇新見疊出的論文散見于國內外學術刊物,而大量調研報告的問世,對發揮宗教在和諧社會中的作用,對優秀文化遺產的保護、對如何使陜西由文化大省向經濟強省發展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議,正產生著顯著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