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成立:
北京天主教與文化研究所經北京教區批準于2002年8月3日正式成立。
研究所目的:
研究所旨在推動基督信仰與中國文化的對話和交流,因而對促進更加人性化的世界有所貢獻。
研究所宗旨:
研究所的宗旨著重在強化基督信仰,尊重所有民族文化的傳統與完整,探索追求真理與確知,推動宗教間對話,以開放的態度接納天命的上智安排,擁抱整個世界和人類。
研究所目標:
開展天主教神學和文化方面的學術研究,促進教會內學者與教會外學者的溝通與對話,為培養并發揮天主教內神職和教友學者提供學術平臺,開展與國外基督宗教的學術文化交流,編輯并出版天主教學術研究資料。
國內合作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基督宗教研究中心
中國人民大學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陜西師范大學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復旦大學宗教研究所暨基督教研究中心
清華大學道德與宗教研究中心
四川大學基督教研究中心
北京外國語大學海外漢學研究中心
上海大學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
上海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
南開大學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院宗教與文化研究所
北京普世社會科學研究所
福建師范大學宗教文化研究所
湖北襄樊學院神學美學研究所
國外合作單位:
Cultural Exchange with China, England
The Faraday Institute for Science and Relig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England
Research Unit for East Asian Christian Studies, Birmingham University, England
研究成果:
學術會議:
研究所于2002年12月2日-5日召開了第一次學術會議。題目為“當代天主教與文化”學術研討會。教內外35位學者參加會議。2003年11月12日-14日主辦了以“當代天主教與倫理道德”為題的第二次學術研討會。教內外35位學者參加了會議。2005年12月5日-7日研究所舉辦了第三次學術會議。題目為“天主教社會理論與現代社會”學術研討會。有教內外45位學者參加。2008年12月7-10日,天主教與文化研究所主辦“天主教研究青年學者論壇(2008)”(Forum on Catholic Studies for Young Chinese Scholars)。論壇于2008年12月7日至10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共收到60位青年學者報名。會議中,有50多位青年學者在論壇發言。這次會議是國內首次舉辦的天主教研究青年學者會議。會議旨在推動國內天主教研究工作,并且為正在進行天主教研究的青年學者提供一個彼此認識,溝通交流和相互學習的平臺。2009年12月7日至10日,第二屆天主教研究青年學者論壇假北京東方飯店召開。論壇由北京天主教與文化研究所主辦。會議共有49位青年學者提交了論文,44位學者在會議中宣讀了論文。2010年12月7-10日,第三屆天主教研究青年學者論壇(2010)于2010年12月7-10日在北京召開。論壇由北京天主教與文化研究所主辦。論壇共收到報名青年學者80人,提交論文學者72人。2011年12月6-8日,第四屆天主教研究青年學者論壇(2011)召開。論壇由北京天主教與文化研究所主辦。論壇共收到報名青年學者79人,提交論文學者64人。
天主教基本神學理論輔導班:
研究所組織舉辦了為時一年的“天主教神學理論輔導班”。此課程每周六上課,專門為大學畢業者或大學二年級以上的學生了解天主教神學理論提供輔導。第一期輔導班于2003年10月11日開課,共有20位學員參加。第二期輔導班于2004年10月16日開課。此后,每年一期。2006年10月14日第四期正式開課,有30位學員注冊。至今已有70多位學員參加,有40多位獲得結業證書。
《天主教研究論輯》:
2004年10月,研究所主辦的《天主教研究論輯》首輯由宗教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此論輯是1949年后公開出版的第一本有關天主教研究的學術性刊物?!墩撦嫛返诙嬘?/span>2005年10月出版,第三輯于2006年10月出版。2007年9月,第四輯出版。研究所召開的學術研討會部分會議論文及研究員研究成果在每年的《論輯》上公開發表。
特別研究項目:
目前,研究所正在進行兩項特別研究項目:第一,1949年前中國天主教出版書目;第二,天主教社會理論與中國現代社會的關系。
上智獎學金項目:
為促進天主教研究工作,研究所于2007年1月6日設立上智獎學金項目鼓勵大學和宗教研究所天主教方向的研究人員。
北京天主教與文化研究所與德國KAAD獎學金合作項目(2011年12月開始):
此項目為促進天主教信友,或與天主教研究有密切聯系者赴德國學習獲得學位或進行項目研究而設立。此項目分為兩類三組:第一類,獲取學位類(Study Grant):為已經在國內獲得學士學位者赴德國大學獲取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的學生提供獎學金。第二類,研究項目類(Research Grant):第一組:為正在國內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的學生赴德國大學收集相關研究資料提供獎學金。第二組:為已經擁有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者赴德國大學進行項目研究提供獎學金。
國內合作成果:
研究所自2002年成立以來,多次應邀參加國內學術研討會。
2004年10月29-31日研究所參加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暨基督教研究中心舉辦的“基督教與道教倫理之比較”學術研討會。2004年12月10-12日研究所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基督教研究中心舉辦的“基督宗教與公民社會”學術研討會。2005年2月25-27日研究所參加信德文化研究所舉辦的“宗教與倫理道德”學術研討會。2005年4月14-15日研究所應邀參加德國阿登納基金會(Konrad Adenauer Stiftung)與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聯合舉辦的“國際會議:宗教與現代化”。2005年7月29日至30日,研究所應邀參加慶祝宗教文化出版社,中國宗教雜志社成立十周年座談會暨“和諧社會中得宗教及其走勢”研討會。2005年8月11日,研究所在北京市房山區二站村召開“紀念張慶桐神父及二站村慘案68周年暨抗戰勝利60周年”研討會。2005年8月16日至18日,研究所部分編輯人員應中國原創文化研究會和香港圣神修院神哲學部邀請參加于香港舉辦的“原創文化與經典闡釋和分析”國際研討會。2005年10月15-18日,研究所應邀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德國米蘇爾社會發展基金會共同主辦的“基督宗教社會學說及社會責任”國際學術研討會。2005年10月18-20日研究所應邀參加中國人民大學基督教文化研究所舉辦的“基督教在當代中國的社會作用及其影響”高級論壇。2005年12月7-10日研究所應邀參加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基督教研究中心舉辦的“基督宗教與跨文化對話”學術研討會。2006年6月7日至10日,研究所應邀參加上海復旦大學哲學系主辦的“經典翻譯與詮釋”國際學術討論會。2006年9月24-28日,研究所應邀參加湖北襄樊學院舉辦的“神學美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國際合作成果:
2004年10月11日,研究所接待了由英國“中國文化交流協會”(Cultural Exchange with China)組織的學術對話團,并以“基督宗教的今日挑戰”為題進行了學術對話座談會。
2006年5月10日-20日,應“英中文化交流協會”邀請,研究所組成了學術對話訪英團,以“基督信仰在全球化世界的角色和功用”為題目進行了學術對話訪問。訪問團由研究所所長趙建敏神父博士帶隊,有中國人民大學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主任楊慧林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基督教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美秀女士,北京天主教神哲學院教師楊宇神父參加。訪問團訪問了劍橋大學圣埃德蒙學院(St.Edmund’s College),倫敦大學黑斯羅學院(Heythrop College),伯明翰大學神學系,利物浦希望大學神學系并拜訪了校長皮勒教授(Prof.Gerald Pillay)以及牛津大學中國研究院。訪問團同時也訪問了兩個教會機構:坎特伯雷大主教官邸蘭貝斯宮(Lambeth Palace),英格蘭及威爾士天主教主教團宗教對話委員會。訪問團受到威斯特敏斯特教區的歐坎納樞機主教(Cardinal Murphy O’Connor)的接待。2006年10月21日,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姆斯博士訪問北京期間參觀了研究所。
2005年1月-6月和2006年1月-6月,研究所分別選派了第一期天主教神學理論神學輔導班結業學生張倩教友和第二期結業學生王瑩潔教友到美國芝加哥的Catholic Theological Union學習一個學期的神學。2006年9月,天主教神學理論輔導班第二期結業學生王瑩潔被研究所推薦到香港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攻讀碩士學位。
研究所顧問:
楊慧林教授,魏揚波先生(博士),葉柏安先生,徐宏根主教(碩士),楊曉亭神父(博士),王和平神父(博士),焦艷美修女(Doctor of Ministry)
教內研究員:
楊曉亭神父(博士),徐宏根主教(碩士),焦艷美修女,王和平神父,楊宇神父(碩士),劉振田神父(碩士),劉哲神父,甄雪斌神父(碩士),周輝女士(博士),白虹先生(博士),魏揚波先生(博士)
教外研究員:
楊慧林教授,張西平教授,王美秀教授,顧衛民教授,康志杰教授,侯杰教授,吳莉葦教授,宋旭紅教授,陳志雄博士
所長:趙建敏 (神父)博士
北京市西城區前門西大街141號, 郵編 100031
電話/傳真:010-66068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