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itute of Religion, Science and Social Studies, Shandong University
山東大學宗教、科學與社會問題研究所(IRSSS,SDU)是山東大學直屬獨立實體科研機構,于2002年3月11日由山東大學批準正式成立(山大人字[2002]30號文,正處級),現有全職在崗科研人員10余名。
該研究所為多學科交叉科研機構,涉及主要研究領域為道教、佛教、新興宗教、宗教學理論、科學與社會問題、道教與科學史、傳統科技的實驗研究等諸多領域。山東省重點社科基地“山東省東方文化研究基地”掛靠該所。同時,研究所下設道教研究中心、佛教研究中心、宗教與科學研究中心、《中國科學與文明》輯刊編輯部,以及與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聯合建立的“中國道教史研究室”等。研究所以“道教與科學”(Daoism and Science)研究為主要特色,厲行學術規范,珍重學術名譽,受中外學界推重和支持,已形成相對穩定的國際學術團隊,共同致力于該領域之研究。
所長姜生博士,榮膺國家人事部等七部委評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4)、教育部人文社科第二批“跨世紀優秀人才”(1999)、教育部首屆“高校青年教師獎”(2000)、美法GPSS(The Global Perspectives on Science and Spirituality)“道教與科學”研究獎(2005-2006)與GPSS-MAP(Major Awards Programme)(2006-2009)“科學、道教與再啟蒙”研究大獎,為哈佛大學高級訪問學者、維吉尼亞大學研究教授,國際學術期刊Journal of Daoist Studies編委,《中國科學與文明》輯刊主編,山東省首批“泰山學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歷史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社科基金學科評議組評審專家,山東省東方文化研究基地首席專家,山東省政協委員。主要從事道教與中國思想文化、道教與科學、道教與考古研究、原始道教、比較宗教、宗教理論與當代宗教等研究,涉及中西思想文化比較、文化哲學等領域,主持國家重點項目和部省重點、重大項目多項。先后作為第一學術帶頭人成功申報山東大學專門史博士點(2003)、歷史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03)、歷史學博士后流動站(2004)、中國古代史國家重點學科(2007),及調整后的中國史一級學科博士點(2011)。應邀參撰若干中外學術著作及Encyclopedia of Science and Religion(New York, 2003)等美國兩部大百科全書。
已故中科院院士席澤宗先生(1927-2008)曾長期擔任該所名譽所長、兼職特聘教授及博士生導師(2002-2008)。
研究所特聘一級教授張海鵬先生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文學部副主任委員,近代史研究所前任所長,研究員。
研究所目前招生的博士生導師有:張海鵬教授,姜生教授。招收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研究人員的主要方向為:中國近現代史;中國古代科學史;道教與中國思想文化;道教與考古研究;宗教與思想文化研究等。
研究所碩士生導師:葛煥禮博士、李森博士、宇汝松博士、譚景玉博士、小幡滿(小幡みちる)博士、韓吉紹博士。招收碩士生的主要方向為:中國思想文化史;中國道教文化史;道教與考古研究;中國道教科學技術史;宗教與科學;中國科學技術史;佛教與美術考古等。
研究所承擔的主要科研項目有20余項,其中大型多卷本《中國道教科學技術史》(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aoism)為國家社科“九五”至“十一五”重點項目。已出版代表性成果“漢魏兩晉卷”(140.8萬字,科學出版社,2002.4)、“南北朝隋唐五代卷”(197.1萬字,科學出版社,2010.5)。成果先后獲中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一項、省社科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兩項,其余獎勵多項。該所研究人員在《中國社會科學》(中、英文版)、《歷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自然科學史研究》、《文史哲》、《史滴》(日)、《東洋文化研究》(日)、《東方宗教》(日)、《臺灣宗教研究》等國內外重要刊物發表論文、出版學術著作及invited chapters一批。
小幡みちる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譚景玉、韓吉紹先后獲山東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韓吉紹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該所博士生獲資助出國(出境)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在國際會議發表學術論文多人次。
研究所地址:山東大學中心校區 知新樓12樓。
通信地址:濟南市山大南路27號:山東大學宗教、科學與社會問題研究所。
郵政編碼:2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