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至21日,2022東亞人文國際論壇·東方文明與藝道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本次論壇聚焦“東方文明與藝道”,來自中國、日本、韓國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東亞文化圈內部的互動及其與世界多元文明的交往交流交融,對東方文明智慧和人文精神進行深入的學術挖掘和現代闡發。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鄭筱筠在致辭中表示,在歷史中形成的“文明多元共生”不僅形塑了亞洲精神,也為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文化“公約數”。宗教文化、藝術、文學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都是其中的文化“公約數”,而藝道則是充分展示這些文化“公約數”的生動活潑的東方文明智慧形象。她認為,此次論壇跨文化交互、跨學科交流,不僅有助于在思想的激蕩中開拓彼此的視野,促進世界各國人文研究的學術提升,也為國際理論研究搭建了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樓宇烈在題為《東方文明中藝道的魅力》的視頻講演中說,“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極為重要的概念,其內容非常豐富??鬃釉凇抖Y記》中就提出要以“六藝”來教育青少年。六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有著重要的文化、教育功能。藝和道是文化中的兩個層面,道為本,藝為用。他指出,中國的文化是一種求道、悟道、證道的文化,但現在社會上有“重視藝、忽視道”的傾向,要注意將藝和道兩者相結合,以道統藝,由藝臻道?!拔覀円^藝術的人生,同時要在藝術的人生中學會人生的藝術,這是東亞文明最顯著的特點之一,是開啟人類新文明的重要精神價值所在?!?/font>
中國道教協會副秘書長、江西道教協會會長李紹華道長在致辭中表示,“道”與東方文明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道教不僅在思想上擁有獨特的文化魅力,還吸收和保存了大量珍貴而獨特的東方文明技藝,包括雕塑、繪畫、音樂、儀式、文本,以及其他多樣的藝術表現形式。認識和理解道教藝術及其精神思想,能更好地了解東方文明的人文內涵,領會藝道的精神追求。
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蜂屋邦夫說,東亞文化既有各國的獨特性,又有共性,相互之間存在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三國學者就東亞文化各自發表研究成果,自由交換意見,有助于更加深入地認識這些獨特性和共性。
韓國大巡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長樸相奎說,今年是中韓建交30周年,第13屆東亞人文論壇第一次開始對有形的文化遺產進行研究。藝道處于文化交流的最前線,通過藝道可以了解彼此的文化,進而增進交流。
與會專家學者認為,東方文明發展的歷程和成果,尤其是東方藝術演化歷程中多彩的藝術瑰寶、交流互鑒的歷史經驗,不僅是亞洲人民貢獻給世界的珍貴財富,也是可資運用的歷史文化資源。增進亞洲各國文化間的交流互鑒,維護地區和平與發展,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是亞洲人民共同的責任與擔當。
東亞人文國際論壇由樓宇烈教授和國際知名道教研究學者、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蜂屋邦夫共同發起,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北京大學日本文化研究所共同主辦,迄今已持續13年,取得了豐碩的學術成果,國內外影響日益廣泛。本次論壇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共有近30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來源:2022年8月23日《中國民族報》)
(編輯:許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