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研究》2021年第6期目錄
經典新詮
《儀禮》“兩次轉型說”理念下的復原探索/彭林
笙詩考論/王承略|呂冠南
事君與內外:《論語》管仲評價發微/顧家寧
紀念王安石誕辰一千周年專輯
試論劉子健對王安石及其新政的研究——以《宋代中國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為中心/虞云國
王安石《詩經·卷耳》義中的“后妃求賢審官”探析/萬劍
自然與人力:王安石的儒道會通——以王安石《老子注》為中心/吳寧
王安石人性論嬗變考/陳佩輝
為王安石辯誣/吳鉤
社會科學視野中的儒家思想
大國禮治何以重要?——政制崇拜、治體論與儒學社會科學芻議/任鋒
儒史論衡
論荀子辟墨/孔德立
蘇軾的孔子觀、道統論及教育思想遺產/劉強
圣裔文化研究
明代衍圣公爵位承襲考/吳佩林
海外儒學
林羅山的《春秋》學/張德恒
青年論壇
以理性構建新禮俗社會——梁漱溟鄉村建設思想研究/李春
《孔子研究》2021年1-6期論文總目錄
(編輯:許津然)
《孔子研究》2021年第5期目錄
中華文化資源與國家治理
荀子、法家與集權化統一國家的形成——荀子思想中的法家因素及其政治學實質/張松
“治治”之“禮義”:荀子的儒學之道/張廣生
儒學源流
儒家經典的多元與統一/景海峰
唐文治的經學“大義”及其對漢宋、中西的會通/毛朝暉
學術爭鳴
《中庸》是關于中庸的嗎?/方朝暉
儒家哲學
志與生存之超越/沈順福|洪兆旭
游吉的人性論及其歷史地位/郭沂
儒家道統
堯舜之道的理論構建/韓星
歷史早期“圣”觀念的演變/楊鑫
原典新詮
性有惡端 心能擇善——荀子心性論發微/強中華
盡忠還是行?。褐祆鋵π塘P的道德解釋/肖芬芳
傳統論衡
儒家文化視域中的麒麟文化探究/馬來平
青年論壇
孔子“批判政治”發微——以《論語》記述為中心/常強
(編輯:許津然)
《孔子研究》2021年第6期目錄
經典新詮
《儀禮》“兩次轉型說”理念下的復原探索/彭林
笙詩考論/王承略|呂冠南
事君與內外:《論語》管仲評價發微/顧家寧
紀念王安石誕辰一千周年專輯
試論劉子健對王安石及其新政的研究——以《宋代中國的改革:王安石及其新政》為中心/虞云國
王安石《詩經·卷耳》義中的“后妃求賢審官”探析/萬劍
自然與人力:王安石的儒道會通——以王安石《老子注》為中心/吳寧
王安石人性論嬗變考/陳佩輝
為王安石辯誣/吳鉤
社會科學視野中的儒家思想
大國禮治何以重要?——政制崇拜、治體論與儒學社會科學芻議/任鋒
儒史論衡
論荀子辟墨/孔德立
蘇軾的孔子觀、道統論及教育思想遺產/劉強
圣裔文化研究
明代衍圣公爵位承襲考/吳佩林
海外儒學
林羅山的《春秋》學/張德恒
青年論壇
以理性構建新禮俗社會——梁漱溟鄉村建設思想研究/李春
《孔子研究》2021年1-6期論文總目錄
(編輯:許津然)
《孔子研究》2021年第4期目錄
中華文化資源與當代社會
民族、國民與國家——康有為、章太炎關于建立現代國家的分歧/干春松
人是什么?——孔子面對“攸關技術”的回答/黃玉順
社會科學視野下的儒家思想
政由誰出 政治何為——孔子政治哲學新論/林存光|陳林
從《群書治要》治道思想論儒家圣賢政治體系/劉余莉|張超
學術爭鳴
“六經皆禮”說申論/丁鼎|馬金亮
孟子何曾釋“兼愛”為“愛無差等”——論后人對“孟子斥墨”的誤解/林雄洲
原典新詮
郭店簡《成之聞之》新探/梁濤
杜預“非例”說新探/陳金海
儒學源流
由經入史:崔適的今文家言與“古史辨運動”/李長銀
論春秋“歌詩必類”與諸侯邦交內涵衍變/侯捷飛|楊慶存
經典之學與儒者之志——論儒家著述意識的形成/劉書剛
海外儒學
林羅山對朱熹“文”論的繼承與展開/呂欣
“夫子歸來”——蟹江義丸的《孔子研究》在中國學界的流傳與影響/張子康
青年論壇
“進化之理,文明之要,以禮為本”——廖平的“禮三本”文明進化論兼及對康有為“人為天生”說的商榷/郜喆
(編輯:許津然)
《孔子研究》2021年第3期目錄
社會科學視野下的儒家思想
“制民之產”:從生存需要到財產權利——現代法權哲學視野下孟子“恒產”“恒心”關系再詮釋/余治平
儒家經濟思想的“自由放任”傾向/孔祥來
學術爭鳴
“本土化”轉向的活例:《文史哲》與“中國哲學的合法性問題”大討論/田芳|鄒曉東
自由的理解抑或任意的獨斷?——就《論語》“四十而不惑”章真偽問題的理解/馮正強
原典新詮
畏天之威而一怒安民:《孟子》“交鄰”章考釋/楊海文
孟子“義襲”說辨正/陳徽
儒學源流
論師法、家法的局限與“通學”的興起/邊家珍
論孟子“義利之辨”展開的基礎及其政治走向/肖永明|黃有年
今文經學視域下的孔子圣化/高瑞杰
海外儒學
岡田武彥對王陽明《大學》觀的闡釋與發展/歐陽禎人|張旭
圣裔研究
曾氏家族志編纂考述/周海生
孔子家族志編纂體例的嬗變/鄭立娟
青年論壇
論儒法秩序模式差異及其現實意義——以“俗”思想為例/曲禎朋
“未發之中”:實然心、氣化良知抑或超越之體?/葉達
會議綜述
“社會科學視野下的儒家思想座談會”綜述
(編輯:許津然)
《孔子研究》2021年第2期目錄
中國哲學
何為道——老子的視域/楊國榮
“此心此理”——以陳櫟、胡炳文為中心重思元儒“心”“理”觀及元代朱陸合流/許家星
王弼易學“象”“意”理論淵源考析/卜章敏
中華文化資源與國家治理
儒家的身體哲學與化解文明沖突的可能路徑/王曉華
從治公羊學到奉“衣帶詔”:重審民族國家建構中的“康有為方案”/劉慶樂
論中和之道的內涵與踐行準則/董恩林
試論朱熹對儒家公私觀的發展——基于臨政處事之道的分析/孔凡青
儒學的現代性
論康有為、譚嗣同的荀子觀/魏義霞
循名考實:吳宓國學觀的義涵發微/黃彥偉
海外儒學
“波士頓儒家”南樂山對禮學的詮釋與移植/李琳
韓國喪禮傳統的現代演變/李澤華
原典新詮
從“命”的語義分析看孔孟的安身立命之學/徐克謙
《春秋》“禮義之大宗”解/魏衍華
現代新儒家
牟宗三對中國科學傳統的反思/崔樹芝
青年論壇
“大勇”與“小勇”:孟子“勇”觀念的哲學分析/王晶
會議綜述
探索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政德建設新模式座談會綜述/宋朝|曾磊
書評
舊學新知 讀禮津梁——《“三禮”真精神》評介/胡新生
(編輯:許津然)
《孔子研究》2021年第1期目錄
中華文化資源與國家治理·儒墨會通與國家治理專欄
孔子與周制/趙法生
儒、墨的互絀與互補——先秦儒、墨之間的學術批評/高華平
從后果論看儒墨會通的一個可能/方旭東
關于“儒墨互補”問題研究的再認識/薛柏成
從墨家“內在超越”看中華文化的反思基因/王震
禮學與禮制
西周冊命制度補論/代國壘
兩漢魏晉廟數芻議——從西晉“太祖虛位”談起/牛敬飛
儒家成人視閾中的“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魏冰娥
儒學的現代性
“儒者”衛禮賢的文化使命:重估儒學/方厚升
王船山實踐觀的近代影響——以維新派譚嗣同、梁啟超為例/馮琳
文獻探微
敘事與賦義:《春秋》三傳“齊桓晉文之事”述論/許超杰
管志道《大學》改本研究/向仲敏
圣裔研究
四世紀的“崇圣”競爭與東晉太學、國學之興廢/李磊
地域儒學
“魯學”北漸與齊魯古道/劉冰莉|趙睿才
青年論壇
“天命”與“天道”——春秋時期“天”崇拜觀念嬗變/郭晨暉
會議綜述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論述暨“儒家思想與文化強國建設”座談會綜述/李陽|曾磊
書評
儒學研究的新成果——《中國儒學與韓國社會》評介/(韓)金圣基
(編輯:許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