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主誕降人三拜/耕心
特稿欄
民族復興,有你有我/耿衛忠
溪水邊
尋星之旅/孫麗華
效法耶穌/湯士文
眾議苑
議題:《宗教院校管理辦法》的思考與實踐(下)
依法辦校,依規履職/史愛軍
貫徹《辦法》新精神,辦好新時代神學院校/謝炳國
認真落實《辦法》,依法依規辦學/胡玉明
加強神學院校管理,防范宗教極端主義/孫宏赦
研究教學雙軌并進,提升神學教育中國化水平/邵珊
見證會
一個具有建造方舟般執著精神的人/曉望
愛的守護/滿園芬芳
求索篇
專欄:中國神學三人行(七十九)
中國基督徒關于屬靈問題的探討(十二)/嚴錫禹
傳道人的生活(三)表明信心/劉美純
道成肉身(續九)/陳永濤
先知書的解讀/湯士文
事工坊
教內沖突管理初探(十二)
第七章:化解沖突在溝通(三)/單渭祥
略談教會的人才培養與用人之道(下)/張耀法
香花畦
基督徒的“保質期”/李福生
馬槽里的嬰孩/米紀陽
有一子賜給我們/劉凌維
圣誕頌歌/張永強
感謝生命中的遇見/嚴秀秀
生命底色/汪曉明
有誰還記得?(圣誕節朗誦詞)/傅偉河
耕犢圃
淺析《馬太福音》大使命中的“去”字及其對中國教會的啟示/李正路
所得為至寶,方可愛至深/張進
讀經閣
家譜中的揀選與救恩/弘道
自牧園
有特色缺文化/陳豐盛
守望角
對于疫苗的看法/吳志福
守心亭
隱形的“情緒垃圾桶”/馮淑仙
保羅的刺(下)/王學富
新聞眼
廣角鏡:奇葩乘客引民憤 高鐵霸座何時休?/謝炳國
國內新聞/活石
祈禱屋
為走過的2021年感恩祈禱/王榮偉
回應壁
我們為什么需要既愛神又愛人?/知然
總目錄
(編輯:許津然)
卷首語
耶穌會怎么做/耕心
特稿欄
基督教普世主義是模版嗎?/吳巍
溪水邊
再思服侍/陳明
奔跑吧,有“夢”的人/錢麗
眾議苑
議題:《宗教院校管理辦法》的思考與實踐(中)
神學教育中國化的探索/蘇志明
《宗教院校管理辦法》與神學院校課程設置/裴連山
為師亦當有范/杜啟鶯
見證會
我和《天風》也有故事/任軍海
昔日被棄女嬰,今朝神學栽培/張曉華
求索篇
專欄:中國神學三人行(七十八)
中國基督徒關于屬靈問題的探討(十一)/嚴錫禹
傳道人的生活(二)顯揚真理/劉美純
道成肉身(續八)/陳永濤
神學的正信,教牧的正行/史愛軍
認識舊約的先知/湯士文
從此“寺”非彼“寺”說起/陳鼎亮
香花畦
在你翅膀蔭下/馬孝國
信耶穌/左東煜
萬王之王/王樹軍
天青/岳光仆
有一天(小小說)/馬崢
那九個在哪里呢?/劉凌維
除了意外,還是意外?。ɡm三)/林孔華
事工坊
教內沖突管理初探(十一)
第七章:化解沖突在溝通(二)/單渭祥
略談教會的人才培養與用人之道(上)/張耀法
如何做一個合上帝心意的牧者?/孫紅忠
守望角
和為貴/林荔暉
恩典的誤區/吳志福
請你好好愛自己/邢渭娟
耕犢圃
生命樂章/齊勝利
從《下一站再愛你》多角度談服侍/張偉偉
讀經閣
形形色色的仆人/佘耶莉
拂塵處
唐代景教中國化初探/王禮頻
守心亭
了解青春期的焦慮情緒/馮淑仙
保羅的刺(上)/王學富
自牧園
有金錢缺能力/陳豐盛
新聞眼
廣角鏡:轎車囂張貼標語 無知男子惹眾怒/謝炳國
國內新聞/活石
祈禱屋
為新冠肺炎治愈者回歸正常生活祈禱/王榮偉
回應壁
我們為什么要分別為圣?/知然
(編輯:許津然)
卷首語
生于此融于此/耕心
特稿欄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匯聚起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的磅礴力量/《中國宗教》編輯部
溪水邊
舍棄的生命更精彩/薛連喜
如“城”如“燈” 光照人前/高永亮
眾議苑
議題:《宗教院校管理辦法》的思考與實踐(上)
打造一支合神心意的教師隊伍/岳清華
初學《宗教院校管理辦法》體會/林曼紅
抓實愛國主義教育,提升教學質量/肖安平
淺談神學院校教師的素養與職責/王雷
見證會
奶奶的服侍/康佳
求索篇
專欄:中國神學三人行(七十七)
中國基督徒關于屬靈問題的探討(十)/嚴錫禹
傳道人的生活(一)/劉美純
道成肉身(續七)/陳永濤
弘揚“聯合”傳統,堅持我國基督教中國化方向/耿衛忠
溫故而知新,融合而勃發/胡玉明
舊約的道德觀/湯士文
香花畦
我本是一?;覊m/王榮
為別人開一朵花/劉行
我不知道/馬孝國
在大自然中看見主的偉大/郭為
讀讀自己/陳明
有主不覺人生寒/劉凌維
除了意外,還是意外?。?/font>續二)/林孔華
向日葵/王樹軍
事工坊
教內沖突管理初探(十)
第七章:化解沖突在溝通(一)/單渭祥
用愛暖途,用愛見證/上?;浇糖嗄陼?、女青年會
為何尋找“一”/王坐謀
守望角
重陽與敬老/張耀法
孝敬父母,做一個得福的人/劉立權
耕犢圃
“初探”九江路/宋美云整理
這是正路,你們要行在其間/王園園
讀經閣
舊約中“后悔”原文詞義研究/弘道
拂塵處
百年風雨路 同心同向行/吳小平
守心亭
如何調整疫情反復帶來的心理壓力/馮淑仙
“你在做什么?”/王學富
自牧園
有權力缺權柄/陳豐盛
新聞眼
廣角鏡:學生沉迷網絡游戲 毆打父母火燒房子/謝炳國
國內新聞/活石
祈禱屋
為2022年《天風》征訂祈禱/王榮偉
回應壁
我們為什么要背負自己的“十字架”跟從主?/知然
(編輯:許津然)
卷首語
孤獨者盼歸家/耕心
特稿欄
激發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熱情 增強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信心/王作安
溪水邊
愛見于微處/李鑫
不再憂慮的秘訣/黃有治
眾議苑
議題:《天風》復刊500期(下)
愿《天風》成為哺育神學人才的春風/陳逸魯
務實的牧養,靈程的指引/田成斌
拜讀《天風》 受益匪淺/葉樂峰
見證會
懷念張蒙恩牧師/寇建國
恩典之路/王春花
求索篇
專欄:中國神學三人行(七十六)
中國基督徒關于屬靈問題的探討(九)嚴錫禹
平安/劉美純
道成肉身(續六)/陳永濤
舊約的歷史觀/湯士文
淺論康德的圣經哲學詮釋進路/王欣茹
香花畦
主??!我愿……/吉學軍
揭開中國詩歌史別開生面的一個篇章/徐以驊
漫談服侍/徐曉鴻
上帝的邀請/劉凌維
閑談“躺平”/時亞萍
除了意外,還是意外!(續一)/林孔華
寬容/田素良
事工坊
教內沖突管理初探(九) 第六章:沖突易起之關口/單渭祥
服務長者,踐行主愛/莫海鵬
自牧園
有文字缺文宣/陳豐盛
讀經閣
論早起/端木義謙
守望角
未受洗可以參與侍奉嗎?/吳志福
基督徒如何應對社會性人際關系/陶冶
守心亭
了解兒童期的恐懼情緒/馮淑仙
光暗分開/王學富
耕犢圃
主啊,我向你禱告!/范宇婷
“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任玉瑩
拂塵處
中華圣經譯本(1661-1960)數碼化工程概覽/黃錫木
新聞眼
廣角鏡:女子愛美心切 整容導致喪生/謝炳國
國內新聞/頌宥
祈禱屋
為實現共同富裕祈禱/王榮偉
回應壁
我們為什么需要教會?/知然
(編輯:許津然)
卷首語
故事仍在繼續/耕心
特稿欄
《宗教院校管理辦法》公布
溪水邊
學會得享安息/肖安平
寶貴的時代精神——厚道/王婷婷
眾議苑
議題:《天風》復刊500期(中)
《天風》——神學生必讀的教科書/岳清華
“亮光”照耀前行路,《天風》拂過滿庭芳/史愛軍
天風徐徐,佳果累累/楊永純
見證會
父親,我的第一任老師/張亞萍
求索篇
專欄:中國神學三人行(七十五)
中國基督徒關于屬靈問題的探討(八)/嚴錫禹
遠避拜偶像的事/劉美純
道成肉身(續五)/陳永濤
管窺中國基督教神學思想建設/耿衛忠
敬畏上帝,享受人生/湯士文
香花畦
清風/田素良|賈祺謀
救恩/王樹軍
給你/米紀陽
追溯作為構成基督教中國化寶貴文化遺產的基督教詩歌/曹圣潔
“苦楚”與“榮耀”/劉凌維
為何要在一間不完美的教會中堅守?/加靈
除了意外,還是意外!/林孔華
事工坊
教內沖突管理初探(八)
第五章:沖突外形有哪些?/單渭祥
從《禮記·樂記》淺談基督教圣詩中國化創作/錢超
讀經閣
關于《和合本》圣經《列王紀下》2章9節的翻譯問題/弘道
守心亭
認識考試后綜合征/馮淑仙
因為聽不見/王學富
自牧園
有聚會缺成長/陳豐盛
守望角
丈夫是“鋼鐵直男”怎么辦?/王媛
警惕網絡詐騙/吳志福
耕犢圃
如果無花果樹不如人意/徐帥帥
做新提摩太/宋美云
新聞眼
廣角鏡:公交車上無理取鬧 罵人乘客違法被拘/謝炳國
國內新聞/頌宥
祈禱屋
為《天風》復刊500期感恩祈禱/王榮偉
回應壁
為什么說人是上帝照著他的形象創造的?/知然
(編輯:許津然)
卷首語
未來不期而至/耕心
特稿欄
在全國性宗教團體聯席會議第十六次會議上的發言/吳巍
溪水邊
基督徒必須愛國/岳清華
人生之追求/黃幸平
渴慕作貴重的器皿/錢麗
眾議苑
議題:《天風》復刊500期(上)
愿此天風吹更遠/張克運
我的《天風》緣/裴連山
《天風》與教會牧養/張玲
見證會
玉樹盈階 丹桂飄香/郭德青
我們在恩典中不斷成長/張培生
求索篇
專欄:中國神學三人行(七十四)
中國基督徒關于屬靈問題的探討(七)/嚴錫禹
在信仰中生活/劉美純
道成肉身(續四)/陳永濤
智慧何處尋?/湯士文
敬畏生命/萇威威
香花畦
在風雨中/王樹軍
從結束處開始/劉凌維
看清邪教真面目(原創快板詞)/田文碧
事工坊
教內沖突管理初探(七)
第四章:教會沖突哪兒來?(下)/單渭祥
自牧園
有圣經缺真理/陳豐盛
守望角
如何處理信仰用品/吳志福
耕犢圃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溪云
畢業差遣禮/汪勃呈
守心亭
如何牧養“焦慮伴有強迫行為”的信徒/馮淑仙
上帝聽見/王學富
讀經閣
“相對性”的真理,不可“絕對性”地運用/劉振義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追憶上海圣彼得堂/曹圣潔
往事并不如煙/吳建榮
為民族和女性解放事業奮斗終身的鄧裕志女士/孫琪
新聞眼
廣角鏡:瘋狂粉絲不顧勸阻 亂闖機艙追星拍照/謝炳國
國內新聞/活石
祈禱屋
為黨的百年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感恩祈禱/王榮偉
回應壁
上帝為什么要創造分別善惡樹?/知然
中國基督教新聞/封2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感言/彩頁
中國基督教兩會與境外教會或機構舉行視頻會議/封3
(編輯:許津然)
卷首語
家庭可塑造人/耕心
特稿欄
關于開展“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主題教育的共同倡議
溪水邊
效法保羅的禱告/張耀法
教會——那不能隱藏的光/胡永光
眾議苑
議題:《宗教教職人員管理辦法》初探(下)
談談對教牧人員的培訓/王雷
從實踐層面談教牧人員素質提升的三個做法/黃幸平
橋梁和見證:教牧人員的角色和工作/韓愈
見證會
鄉村好傳道——朱德玉弟兄/曹秀蘭
左鄰右舍/張文華
求索篇
專欄:中國神學三人行(七十三)
中國基督徒關于屬靈問題的探討(六)/嚴錫禹
豈可仍在罪中活著/劉美純
道成肉身(續三)/陳永濤
《約伯記》的敘事藝術/湯士文
追溯“古人的遺傳”/孟艷玲
事工坊
教內沖突管理初探(六)
第四章:教會沖突哪兒來?(中)/單渭祥
好書讀進去 生命活出來/王榮偉
弘揚中華優良傳統 開展基督教慈善事工/利百加
香花畦
每一次/左東煜
只有耶穌?。ㄐ⌒≌f)/米紀陽
父愛/馬崢
當我想你的時候/馬孝國
數算日子/劉凌維
守望角
謊言不分等級/林超群|徐柳武
耕犢圃
基督徒當珍惜食物/王月
做教會的“好牧人”還是“打工人”?/李松松
守心亭
給抑郁癥等患者的建議/馮淑仙
關系的治療/王學富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與中國共產黨同向同行的貴州基督教二三事/貴州省基督教兩會
紅色大樓與紅色故事在這里相融/上?;浇糖嗄陼?、女青年會
與黨同行 抗日救亡/錢秋
投身革命的尤樹勛牧師/陳豐盛
無悔的抉擇/葛清|利百加
自牧園
有人才缺平臺/陳豐盛
新聞眼
廣角鏡:年輕人立遺囑 談生死引爭議/謝炳國
國內新聞/小柯
祈禱屋
為《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施行祈禱/王榮偉
回應壁
為什么上帝允許我們經受苦難?/知然
(編輯:許津然)
卷首語
教會生命圖景/耕心
特稿欄
中國基督教開展慶?!爸袊伯a黨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動的倡議
溪水邊
一位沒有留下名字的母親/施比受
母親和兒女/陳明
分離讓我們學會饒恕/劉?;?/span>
眾議苑
議題:《宗教教職人員管理辦法》初探(中)
依法依規開展公益慈善活動/謝炳國
信仰生活的要求,法治權責的統一/吳兵
見證會
春風吹拂東風塘/鄧靈勇
求索篇
專欄:中國神學三人行(七十二)
中國基督徒關于屬靈問題的探討(五)/嚴錫禹
彼此造就/劉美純
道成肉身(續二)/陳永濤
認識圣靈的工作/周永慈
舊約律法的特色/湯士文
事工坊
教內沖突管理初探(五)
第四章:教會沖突哪兒來?(上)/單渭祥
在探索中前行 在創新中發展/董美琴
守望角
基督徒可以追求時尚嗎?/吳志福
淺談圣經中關于“尊重女性”的倫理教導/劉穎杰
讀經閣
苦難中的安慰/弘道
耕犢圃
“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徐帥帥
我心平靜安穩/微微
香花畦
生命的鐫刻/米紀陽
比梭溪畔的恩典/劉凌維
人生小滿,足矣!/時亞萍
信仰助力——鏡子/張玲
母愛的力量/郭為
守心亭
教牧同工該如何牧養患有抑郁癥的信徒/馮淑仙
從“我是誰”到“你是誰”/王學富
自牧園
有傳道缺行道/陳豐盛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同心共筑中國夢/孫琪
涅槃與新生:一位基督教牧師的思考/岳清華
與黨同向同行的典范:田景福先生/王俊
新聞眼
廣角鏡:學生挨批跳樓自殺 生命教育不容忽視/謝炳國
國內新聞/小柯
祈禱屋
為助殘扶殘事工祈禱/王榮偉
回應壁
我們為什么要遵守十誡?/知然
(編輯:許津然)
卷首語
主復活有明證/耕心
特稿欄
在全國性宗教團體聯席會議第十五次會議上的發言/吳巍
溪水邊
復活基督照亮門徒/蘇志明
用愛打破高墻/趙慧利
眾議苑
議題:《宗教教職人員管理辦法》初探(上)
抓好教職隊伍建設,辦好新時代的中國教會/岳清華
開闊視野 和睦共生/金學哲
“抵制非法、抵御滲透”是教牧人員的職責/董延奎
見證會
一位熱心愛主的姊妹/李云根
求索篇
專欄:中國神學三人行(七十一)
中國基督徒關于屬靈問題的探討(四)/嚴錫禹
浪子的比喻/劉美純
道成肉身(續一)/陳永濤
翻經書殿,問道禁闈(七)/徐曉鴻
歌頌專一的愛情/湯士文
落地生根:基督教與處境化/肖安平
基督教中國化的文化途徑/胡玉明
事工坊
教內沖突管理初探(四)
第三章:究竟沖突是什么?/單渭祥
贊美詩音樂中國化的一些想法/羅黎光
對質量型教會建設的幾點思考/呂仕海
城市教會探訪事工淺析/王禮頻
守望角
從清明看孝道/嚴秀秀
耕犢圃
“樂善好施”的信仰踐行/李雪雷
香花畦
山不在高/小貝
我也曾組過“樂隊”/劉凌維
圣詩賞析:《奇妙十架歌》/周永慈
欠生命一份努力/陳明
從眾贊歌到贊美詩/徐牧
活著/王樹軍
守心亭
焦慮情緒引發的睡眠障礙/馮淑仙
我是誰/王學富
訪談錄
心安即是歸處——訪爹地寶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斌弟兄/李平
自牧園
有研討缺神學/陳豐盛
牧者身份的認知/林德來
新聞眼
廣角鏡:模仿歃血為盟 割腕喝血險喪命/謝炳國
國內新聞/小柯
祈禱屋
為達到“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祈禱/王榮偉
回應壁
我們得救后為什么還要繼續追求成圣?/知然
(編輯:許津然)
《天風》2021年第3期目錄
卷首語
牽腸掛肚之愛/耕心
中國基督教新聞
汪洋出席宗教團體負責人迎春座談會
基督教全國兩會舉行春節后升國旗儀式/馮謙|吳新望
基督教全國兩會舉行2020年度考核述職會/房贏|吳新望
基督教全國兩會前往封閉小區慰問/本刊訊
徐曉鴻牧師、吳巍牧師與神學院校教材編寫小組座談/本刊訊
特稿欄
《宗教教職人員管理辦法》公布
溪水邊
默想耶穌受難的意義/高永亮|吳新望
亞利馬太的約瑟為“受難的耶穌”所做的三件事/張娜亞|吳新望
巾幗不讓須眉——從馬利亞對天使的回應看信仰/陳明|吳新望
眾議苑
議題:教牧人員管理
遼寧教會的“五餅二魚”——擘畫教牧人員隊伍管理新篇章/史愛軍
教牧人員管理
心中有尺,行事有規——提升教牧人員的法律意識和責任擔當/肖安平
牧者的自我管理/陳志華
見證會
遇見真光/馬孝國
匠心筑夢,鑄就多彩人生——首屆武夷工匠名人張志兵弟兄掠影/劉立權
香花畦
因這份愛/左東煜
走進白樺林/董元靜
受難周默想(八首)/徐曉鴻
恩典與恩賜/劉凌維
獨自面對/張紅
傷痕/王樹軍
追思室
鄧福村牧師行述
斯人已逝 風范長存——鄧福村牧師遺體告別儀式在杭州舉行、汪洋送了花圈
求索篇
專欄:中國神學三人行(七十)
中國基督徒關于屬靈問題的探討(三)/嚴錫禹
要警醒/劉美純
道成肉身/陳永濤
求索篇
翻經書殿,問道禁闈(六)——來自一千多年前的讀經與頌贊/徐曉鴻
大齋期默想:由衷之教/周永慈
舊約詩歌的特征與解讀方法——以《詩篇》1篇為例/湯士文
讀經閣
讀智慧書卷,看復雜人生/弘道
事工坊
教內沖突管理初探(三) 第二章:沖突何嘗不是福!/單渭祥
守望角
基督教信仰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意義/孫彰道
從朋友說起/孫紅忠
訪談錄
“蘑菇天使”執著奉獻的恩典之路——訪河南省科學院高級實驗師程雁姊妹/時亞萍
耕犢圃
隱藏的同工——迦勒/許文霞
守心亭
上帝看著是好的——跟上帝學輔導(之三)/王學富
提升心理復原力——保持心理健康/馮淑仙
自牧園
有規章缺規矩/陳豐盛
新聞眼
女子用蘋果手機被人辱罵不愛國/謝炳國
國內新聞/小柯
祈禱屋
為大齋期靈修生活祈禱/王榮偉
回應壁
我們為什么要十一奉獻?/知然
(編輯:許津然)
《天風》2021年第1期目錄
卷首語
過往皆為序章/耕心
特稿欄
在“用中國人視角讀圣經”專題研討會上的講話/吳巍
溪水邊
走進新的一年/崔志軍
2021,歡喜快樂/趙秋芬
眾議苑
議題:后疫情時代的教會建設
后疫情時代,教會牧養怎么辦?/張耀法
淺談后疫情時代教會如何做好牧養工作/楊永純
風雨過后,砥礪前行/王雷
疫情后對探訪事工的再理解:提供優質的靈性連接/韓愈
見證會
《天風》令他耳聰目明/董延奎
求索篇
專欄:中國神學三人行(六十八)
中國基督徒關于屬靈問題的探討(一)/嚴錫禹
凡事謝恩/劉美純
道與邏各斯/陳永濤
翻經書殿,問道禁闈(四)/徐曉鴻
清潔的良心與全人的成圣(上)/文革
舊約敘事解讀/湯士文
中庸與基督教/肖安平
事工坊
教內沖突管理初探(一)/單渭祥
“民以‘天’為食”/杜鵬
當代牧者當有為/岳清華
文字事工坊:
“盆山蘊秀,寸草涵奇”/紫儀
我與《天風》的四個小故事/泥土
用心書寫 以文弘道/張玲
香花畦
我祈禱/馬孝國
神愛激勵我們愛眾人/曹圣潔
神恩無限/曹秀蘭
重新出發/劉凌維
耕犢圃
“爸爸,上帝是什么顏色?”/徐帥帥
守心亭
你在哪里?/王學富
陪伴走過“哀傷之旅”/馮淑仙
訪談錄
潔衣之路——訪實用新型專利獲得者劉榮虎弟兄/活石
讀經閣
關于“愛”的舊約原文詞義研究/弘道
自牧園
有牧者缺牧養/陳豐盛
新聞眼
廣角鏡:核酸檢測隨意改 糊涂男子被拘留/謝炳國
國內新聞/小柯
祈禱屋
為2021年祈禱/王榮偉
回應壁
我們為什么要領圣餐?/知然
中國基督教新聞/封2
“民以‘天’為食”訪談錄/彩頁
《天風》征訂/封3
(編輯:許津然)
卷首語
生于此融于此/耕心
特稿欄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匯聚起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的磅礴力量/《中國宗教》編輯部
溪水邊
舍棄的生命更精彩/薛連喜
如“城”如“燈” 光照人前/高永亮
眾議苑
議題:《宗教院校管理辦法》的思考與實踐(上)
打造一支合神心意的教師隊伍/岳清華
初學《宗教院校管理辦法》體會/林曼紅
抓實愛國主義教育,提升教學質量/肖安平
淺談神學院校教師的素養與職責/王雷
見證會
奶奶的服侍/康佳
求索篇
專欄:中國神學三人行(七十七)
中國基督徒關于屬靈問題的探討(十)/嚴錫禹
傳道人的生活(一)/劉美純
道成肉身(續七)/陳永濤
弘揚“聯合”傳統,堅持我國基督教中國化方向/耿衛忠
溫故而知新,融合而勃發/胡玉明
舊約的道德觀/湯士文
香花畦
我本是一?;覊m/王榮
為別人開一朵花/劉行
我不知道/馬孝國
在大自然中看見主的偉大/郭為
讀讀自己/陳明
有主不覺人生寒/劉凌維
除了意外,還是意外?。?/font>續二)/林孔華
向日葵/王樹軍
事工坊
教內沖突管理初探(十)
第七章:化解沖突在溝通(一)/單渭祥
用愛暖途,用愛見證/上?;浇糖嗄陼?、女青年會
為何尋找“一”/王坐謀
守望角
重陽與敬老/張耀法
孝敬父母,做一個得福的人/劉立權
耕犢圃
“初探”九江路/宋美云整理
這是正路,你們要行在其間/王園園
讀經閣
舊約中“后悔”原文詞義研究/弘道
拂塵處
百年風雨路 同心同向行/吳小平
守心亭
如何調整疫情反復帶來的心理壓力/馮淑仙
“你在做什么?”/王學富
自牧園
有權力缺權柄/陳豐盛
新聞眼
廣角鏡:學生沉迷網絡游戲 毆打父母火燒房子/謝炳國
國內新聞/活石
祈禱屋
為2022年《天風》征訂祈禱/王榮偉
回應壁
我們為什么要背負自己的“十字架”跟從主?/知然
(編輯:許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