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穆斯林》2021年第6期目錄
卷首語
歷史照亮未來 奮斗未有窮期/本刊編輯部
特稿
全國性宗教團體聯席會議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統戰新語
促進各宗教之間和諧相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王作安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動搖/楊發明
經學
飲食之中見中道/中國伊斯蘭教協會
做新時代有文化素養的穆斯林/金存浩
蘇尤蒂經學著作與思想特點淺議/吳學軍
論壇
《天方詩經》漢譯本版本小考/陳暉
《認己醒語》??贬尳?/font>/王偉
交流
《伊斯蘭教教職人員行為守則》解讀/韓積善
宗教活動場所法人登記的條件探析/湯敏|孔慧媛
新疆伊斯蘭教中國化的路徑探討/于尚平
專題·伊斯蘭教本土化的國際視野
孟加拉國伊斯蘭教本土化的歷程與特點/李福泉|王雪羽
新加坡的伊斯蘭教本土化及其多元宗教和諧機制/郭茂碩
人物
王浩然與五族國民合進會/李曉曈
紀實
單家集穆斯林的紅色傳承/馬丹
從《新中華報》的抗戰報道看中國穆斯林的愛國實踐/王有軍|馬如峰
鉤沉
牛街老商街和清真老字號的發展歷程與路徑/馬艷
域外
新冠疫情下的中國與中東國家合作關系分析/壽慧生|何瑤
悅讀
在伊斯蘭教中國化進程中涵養家國情懷——評《一寸丹心圖報國:中國穆斯林愛國思想與實踐論文集》/馬秉仁|馬淑梅
2021年總目錄
(編輯:許津然)
《中國穆斯林》2021年第5期目錄
卷首語
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本刊編輯部
特稿
宗教團體管理辦法/國家宗教事務局
激發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熱情 增強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信心/王作安
積極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楊發明
經學
做一個誠信的穆斯林/中國伊斯蘭教協會
伊斯蘭教美德之寬容仁愛/云南伊斯蘭教協會
伊斯蘭教與理性/鐵明亮
論壇
“伊儒會通”疏解/季芳桐
明清回儒對經典神圣性與語言功用性關系的闡釋/仇王軍
交流
北京市伊協以制度建設提升自我管理水平的實踐與思考/北京市伊斯蘭教協會
甘肅省伊斯蘭教教務制度建設的實踐、經驗與設想/甘肅省伊斯蘭教協會
天津市伊協提升臥爾茲演講水平的積極探索與成效/馬成德
專題·伊斯蘭教本土化的國際視野
從美國主流話語看伊斯蘭教的本土化/楊忠東
突尼斯伊斯蘭教本土化歷程及其特點/朱文珊|蘇世天
人物
深切懷念愛國宗教人士敏生光先生/牟鐘鑒
和平老人郭南浦的愛國實踐及其影響/郭翔
紀實
百年光輝歷程中的廣東穆斯林/汪鯨
貴州穆斯林的紅色記憶/韓雪莉
傳統回醫藥知識產權保護困境與進路/鄭倫幸|潘玉萍
鉤沉
馬金鵬與中國伊斯蘭教史研究/馬景|王建凱
唐宋時期陜西穆斯林歷史敘談/馬健君
元代詩人張昱《輦下曲》有關回回封齋一詩解析/張平鳳
悅讀
王靜齋阿訇的《中阿雙解中阿新字典》/虎隆
(編輯:許津然)
《中國穆斯林》2021年第4期目錄
卷首語
百年肝膽相照邁上新征程/本刊編輯部
特稿
賀信/國家宗教事務局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國性宗教團體聯席會議召開第十六次會議/統戰新語
凝聚力量助推伊斯蘭教中國化/楊發明
專題·風雨百年路 奮進新征程
從上海阿訇培養看新時代阿訇的擔當/金宏偉
在“四史”學習教育中堅定走伊斯蘭教中國化之路/代俊峰
經學
做友善待人的穆斯林/中國伊斯蘭教協會
穆斯林要用思想和行為一同恪守文明準則/江蘇省伊斯蘭教協會
“古爾邦節”及其宰牲大義/楊東文
視點
試論《古蘭經》語言結構的標準語/趙新霞
論壇
世界伊斯蘭教史上的本土化例證綜論/張志剛
清代全真道宗師劉一明的“回道對話”實踐/周傳斌|馬文奎
交流
《清真寺民主管理辦法》解讀/韓積善
湖北省伊斯蘭教界貫徹落實《宗教團體管理辦法》工作紀實/陳曉敏|占慶芳
紀實
走近新疆穆斯林的真實生活/敏俊卿|馬鳳
中國絲路文化符號——茶葉在阿拉伯世界的推廣/王曉宇
專題·伊斯蘭教本土化的國際觀察
蘇聯時期的伊斯蘭教管理制度/馬繼
回顧與反思:泰國華人穆斯林的身份認同與社會融入/馬文婧
人物
相濡以沫甲子情——追思老伴馬云福/馬淑品
鉤沉
中國穆斯林學者宣傳抗戰阿拉伯文文獻評述/馬保全|馬悅
域外
伊斯蘭合作組織在沖突調解中的作用探析/方長明
塔志丁·蘇布凱感恩思想探析/妥福良
綜述
深入推進文明交流互鑒——伊儒會通思想研究報告會綜述/馬文兵
(編輯:許津然)
《中國穆斯林》2021年第3期目錄
卷首語
從“四史”學習教育中獲取前行的強大力量/本刊編輯部
特稿
《宗教院校管理辦法》公布/國家宗教事務局
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推動落實黨的宗教工作理論方針政策/王作安
專題·風雨百年路 奮進新征程
向世界講好我國宗教故事/馬文云
由衷禮贊黨的百年華誕/王文杰
黨的關懷溫暖著穆斯林的心/馬成德
經學
做一名敬業奉獻的穆斯林/中國伊斯蘭教協會
中國伊斯蘭教經學思想的特征/穆衛賓
楊敬修與他的《古蘭經大義》/馬占明
視點
愛資哈爾對中正思想的傳播及啟示/丁隆|劉國熙
論壇
明清時期河北易縣清真寺的功能探究/馮峰
唐傳猷在伊儒會通中的貢獻/齊金江
交流
推進新疆伊斯蘭教中國化的幾點思考/蔡江帆
吉林省伊斯蘭教界堅持中國化方向的創新實踐/王德才
紀實
單家集夜話/劉偉
民國時期赴埃中國穆斯林留學生文化交流與愛國實踐/陳其曉
專題·伊斯蘭教本土化的國際觀察
法國穆斯林的身份認同與社會融入/朱劍虹
印度穆斯林的現狀、困境與思考/張忞煜
人物
學者風范 心照神交——紀念馬賢和楊懷中兩位先生/李華
域外
疫情視角下阿拉伯主流媒體眼里的中國/朱萍|Al-Kamel Ahmed
從文明對話看巴勒斯坦穆斯林與基督徒的互動關系/白野
中埃關系形象片中的中國國家形象建構/楊慧|周麗婭
悅讀
馬鄰翼《伊斯蘭教概論》思想探究/張崇寧
(編輯:許津然)
《中國穆斯林》2021年第2期目錄
特稿
汪洋在新疆調研時強調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進一步夯實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基礎/新華社
宗教教職人員管理辦法/國家宗教事務局
全國性宗教團體聯席會議召開第十五次會議/新華社
凝聚人心,共畫最大同心圓/楊發明
全國兩會:穆斯林代表委員聚共識話擔當/本刊記者
專題·風雨百年路 奮進新征程
阿訇世家祖孫相傳的愛黨愛國心/楊冠軍
在黨的關懷下成長和奮進/馬云峰
伊斯蘭教人士的愛國心與報國行/桂希江
經學
做一名具有愛國情懷的穆斯林/中國伊斯蘭教協會
踐行齋戒的多重要義/馬軍
伊瑪目拉齊和他的《詮名書》/楊復
論壇
劉智與明末清初江南伊斯蘭學術界/楊曉春
從伊儒會通看王岱輿明德思想/畢芳
交流
依規管理伊斯蘭教教職人員/韓積善
伊斯蘭教中國化的幾點思考/馬玉秀|馬成俊
紀實
窮山鄉變成幸福莊——布楞溝脫貧紀實/謝漢卿|馬伊林|張昕昕
鉤沉
元代回回人阿里仁甫事跡考論/吳淑淏
論民國時期中國穆斯林報刊愛國精神書寫特質/王繼霞
域外
中國史書上的尼薩、烏爾根奇和馬雷/胡振華
阿克薩清真寺歸屬演變/修蕊|馬曉霖
文苑
牛肉面的歷史記憶與現實思考——對話賽炳文/蘇濤
綜述
改革開放后伊斯蘭教中國化研討述評/趙作明|張金平
(編輯:許津然)
《中國穆斯林》2021年第1期目錄
卷首語
在新征程上努力譜寫新篇章/本刊編輯部
特稿
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侍俊
視點
《伊斯蘭教朝覲事務管理辦法》為我國穆斯林朝覲活動保駕護航/楊發明
《伊斯蘭教朝覲事務管理辦法》解讀/姬陽
聚焦·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以創新思維加強新時代伊斯蘭教團體與清真寺的自我管理/金宏偉
穩步推進新時代伊斯蘭教事業健康發展/王文杰
辦好新時代中國特色伊斯蘭教育/從恩霖
堅定走好新時代伊斯蘭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道路/賽大富
經學
做新時代自覺遵守民法典的穆斯林/金帥
心懷仁愛原諒傷害你的人/楊東文
做知恩善報的穆斯林/魏尚舉
論壇
中阿經典互譯:新時代文明互鑒的實際行動/林豐民
書寫中國伊斯蘭教故事——以修清真寺志為例/黃偉
交流
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甘肅省伊斯蘭教界“國好·法大”教育實踐活動紀實/甘肅省伊斯蘭教協會
專題·伊斯蘭教本土化的國際觀察
伊朗伊斯蘭教本土化的流變與特點/李福泉|王昕祎
英國伊斯蘭教本土化的歷程及啟示/龔方
訪談
語言文化研究促進“一帶一路”民心相通——林濤教授訪談/馬成明|崔莉|馬豪
人物
緬懷良師楊宗山先生/劉瑞林
紀實
鄉關何處:流動、城市化與中國穆斯林/馬強|馬維新
西海固鹽官穆斯林的脫貧之路/咸月忠|馬菊芳
鉤沉
從中國瓷器看古代中阿經濟文化交流/白野
黃浦江畔的時代應答:近代歷史轉型中的上海穆斯林/洪偉
悅讀
一部認識和理解中國伊斯蘭文化的新作/陳學英
(編輯:許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