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清真泛化”成為了熱門詞匯。所謂清真泛化,是指將原本屬于飲食范圍內的具有特定民族宗教象征的標識,泛化至飲食之外的家庭生活甚至社會生活領域,比如清真水、清真牙膏、清真紙巾等。
部分地區出現“清真泛化”現象的原因
新疆地區的清真泛化問題比較復雜,背后有“三股勢力”的助推,我們必須站在國家安全的角度,對其進行防范和打擊。主要泛化原因有三:一是以追求利潤為目的的商業炒作;二是工業化生產原料中非清真違禁成分的泛濫;三是以抹黑為目的的幕后操盤。簡言之,商業炒作、工業污染和抹黑是清真泛化的主要原因。
關于商業炒作
所謂商業炒作,是指商家或媒體從自身利益出發,對某一新聞事件進行大規模炒作,加大渲染力度,以達到廣告宣傳或正常新聞宣傳難以達到的商業效果。
清真食品商家對于食品的炒作,往往是夸大傳統的清真食品不清真的一面,來反證自我清真產品的清真度。這一炒作縮小了穆斯林對清真食品的選擇范圍,擴大了穆斯林對傳統清真食品的懷疑度。比如所謂的清真水,其實只是唯一的個例。經查,西北某省某穆斯林飲用水企業,給自家生產的礦泉水打上“哈倆利”清真標識,客觀上只是為了進軍東南亞某些國家的清真市場而采取的定向供應,對方要求包括飲用水在內的所有食品均要有“哈倆利”標識。但從商家面對媒體對此標簽所作的解釋——“我們引進了先進的德國殺菌除藻技術,不添加任何化學殺菌劑,并且采用了國際一流的……本產品的清真認證意義重大,是我們品牌成長的里程碑”等語句來看,其中不乏主觀的商業炒作。
顯然,商家全然沒有意識到媒體潛在的疑問和擔憂:未貼“哈倆利”標識的礦泉水,穆斯林還能喝嗎?這一前所未有的清真認證,是否意味著族群隔離將進一步加???
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魏德東指出:“在市場經濟社會,供給側的一方看到市場的潛在利潤。于是,就有了清真的生活習慣向商品標簽化的轉向,使本來不必貼上清真標簽的產品有了清真的標簽,自覺不自覺地把作為穆斯林內部自己選擇的個人意志,推向了商品清真的客觀化和泛化。”
站在文化本位主義角度看,將自己加工的食品貼上清真標志也無可厚非。在穆斯林坊間,凡穆斯林制作的,一般都可貼上清真標簽,如清真粉條、清真饅頭等。貼此標簽,穆斯林群體的認可度、購買力就會上升,可以將此理解為一種樸素的文化認同心理??蔀槭裁辞逭嫠某霈F卻會引起如此大的風波?因為水是天賜甘霖,是天然的,是沒有意識形態邊界的。如果生命之水一經穆斯林加工也成了民族食品,那以后“清真”的泛化將成為必然,民族邊界將會進一步硬化,不同民族之間的交流將會出現更深層次的障礙。
關于工業污染
這里的工業污染,是指清真食品或生活用具在加工生產過程中,所需的原料含有伊斯蘭教違禁成分。
筆者曾看到一則錄制從豬皮到軟糖制作過程的視頻,類似這樣的視頻在微信中的瘋傳,強化了穆斯林對非清真食品安全的恐懼,同時也強化了穆斯林對糖果類清真食品的期待。另如所謂的清真牙膏、清真化妝品等,若站在清真的傳統認知角度看,感覺莫名其妙,因為它超出了飲食的范疇,進入了生活領域;但若站在工業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看,發現有其產生的客觀原因。進入工業革命以后,傳統的、分散的、手工作坊式的生產模式開始向大機器生產模式轉變。數以萬計的化工原料的問世是工業化生產的顯著特征,這些化工原料,有的來自于化學元素,有的提取于動植物,比如明膠。
當工業化時代的穆斯林得知,信仰上的違禁食品和生活用品已經無孔不入時,震驚之余,尋求真正意義上的清真食品,維護自我的傳統價值觀,就成為了穆斯林本能而正當的訴求。
關于誤解與抹黑
隨著全球化的到來,族群之間以前所未有之勢高度融合。同時,由于文化交流不暢,主體民族對少數族群存在認識盲區繼而產生誤解或抹黑行為在所難免。
對于那些從未出現過的泛化對象,如“清真電池”、“清真廁所”等,在筆者的訪談中,底層穆斯林群眾一致表示:“瞎胡鬧”、“玷污清真形象”。據筆者了解,所謂的“清真廁所”并不存在,這一稱謂是從“穆斯林專用衛生間”惡搞來的。經查,去年銀川中阿博覽會期間,主辦方考慮到阿拉伯來賓的宗教生活所需,臨時開設了“穆斯林專用衛生間”。此衛生間是宗教類而非日常類設施,衛生指標要求較高。其中安裝有穆斯林禮拜前做大、小凈專用的清潔下身的設備,如湯瓶壺或凈下噴頭。有非穆斯林參與者或許出于誤解,將其稱為“清真廁所”,于是引起了大眾媒體發酵式的抹黑評論,同時也引起了官方的警惕性回應。
今天,學術界傾向性認為,原教旨主義易產生宗教極端思想,有學者指出,清真泛化現象背后存在原教旨主義的影子。但筆者關于泛化現象訪談了幾位奉行原旨教義的賽萊菲派阿訇,他們都認為:“《古蘭經》說:真主為他的臣民而創造的服飾和佳美的食物,誰能禁止他們去享受呢?伊斯蘭教法原理告訴我們:天地間的一切本質上都是合法的,除了《古蘭經》禁止的那4項(自死物、血液、豬肉以及誦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動物)和‘圣訓’中增補的那幾項(禁食青蛙、狗肉、兇禽猛獸)以外,像這種亂貼標簽的行為,不應該是真正穆斯林所為。歸根結底,泛化的原因只有兩個字——利益。”可見,“清真泛化”在中國伊斯蘭教信仰者中鮮有市場。
我國的清真食品認證,由中國伊斯蘭教協會負責,清真標識各地不一,清真界定基本上都是沿用民俗說,即以信奉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的飲食習慣界定清真,并非是按照純粹的伊斯蘭教法來界定。也就是說,我們國家只接受民俗化的清真,不接受教法式的清真。而伊斯蘭世界的“哈倆利”認證,是參照伊斯蘭教法,通過儀器化驗食品中有沒有違禁物(如豬肉和酒精)的含量來認定的。換言之,國內的“清真”并不等同于國際上的“哈倆利”。在全球化的當下,如何應對一體化背景下的“哈倆利”認證?這對我們國家的相關政策提出了挑戰。
“清真泛化”的危害
中國廣大穆斯林應清醒地意識到清真標識泛化的危害。其一,泛化是對族群邊界的硬化甚至是隔離,不利于民族和諧;其二,泛化的實質是綁架伊斯蘭的商業炒作行為,要警惕背后懷有不良目的的操盤手;其三,泛化將會消解伊斯蘭教法中循序漸進、因人而宜的人文關懷,致使伊斯蘭教以生硬僵化之態呈現于世人,不利于中國伊斯蘭教的健康發展。其四,泛化必然產生商業陷阱。許多非清真企業,為了爭取政府財政對少數民族企業實施的優惠政策,如優先供應、減免稅收、低息或無息貸款等,不惜巧立名目、疏通關系,削尖腦袋擠身清真企業。為了出口伊斯蘭世界,不惜將所有產品清真化。這些由非穆斯林主體經營的“清真企業”,不但擠壓著穆斯林經營者的生存空間,也會對其他非清真企業利益空間產生擠壓,從而導致報復性商業陷阱的出現,于是類如“清真衛生巾”、“清真汽車”背后的丑化意圖,成為了清真泛化的又一幕后黑手。
應對“清真泛化”之策
基于泛化的危害,相關部門應出臺相應政策,對癥下藥、實事求是,制止泛化現象。我國廣大穆斯林也應該為制止泛化作出努力。
隨著全球化的到來,穆斯林少數問題引起伊斯蘭世界法學家的關注。所謂穆斯林少數,是指一個國家穆斯林所占比例較低,社會環境、文化環境與伊斯蘭國家差異很大,如中國穆斯林、歐美穆斯林。這些國家的穆斯林在宗教功修、飲食、婚姻、社會交往、教育等方面遇到了伊斯蘭世界不可能遇到的困境,并面臨要么離群索居,要么變通融入的艱難選擇。對此,不可能復制伊斯蘭國家的教法判例,必須本著伊斯蘭沙里亞法“關注利益、給人方便、富于彈性、避免困難”的法學宗旨,有針對性地創制凡特瓦(教法判例),從而使這些國家的穆斯林既捍衛信仰原則,又能積極主動地融入當地社會。因為《古蘭經》說:“關于宗教的事,他未曾以任何煩難為你們的義務”,“真主要你們便利,不要你們困難。”“圣訓”也提到:“但凡穆圣有兩種選擇,只要不是過錯,他都會選擇較容易的。”
總之,清真泛化原本是外部經濟環境影響下的市場現象,在全球化的今天,有其產生的客觀性、必然性。對泛化導致的社會負面問題,應實事求是地解決和糾正。
(作者系河南省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
(來源:2016年9月27日《中國民族報》)
(編輯:霍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