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潛明茲
出 版 社:重慶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9年12月
目錄
引言 神界是人間的映象
第一章 古代巫文化
一 原始巫教
二 巫教的鼎盛期
1.祖先崇拜與圖騰崇拜、生殖崇拜的關系
2.祖先神出現的契機
3.祖先神的升華——上帝(天)
三 巫教衰退為迷信
1.巫教本身具有必然衰落的內在因素
2.反巫教意識最初萌芽于下層群眾
3.無神論意識的萌芽促進了巫教的衰落
第二章 薩滿·畢摩·東巴
一 北方民族的薩滿
1.信仰與神靈的遺跡
2.薩滿信仰屬性
二 彝族的畢摩
1.彝文與彝經
2.不同的祖靈
3.互不相統的神系
4.小結
三 納西族的東巴
1.神秘的王國
2.誰是東巴的祖師
3.東巴教最著名的傳世經典《崇搬圖》(創世紀)
4.東巴的祭天
5.從圖畫到象形
第三章 女神覓蹤
一 火神
二 獵神
三 蠶神
1.蠶為馬形
2.野蠶的發現者
3.還有一位男蠶神
4.神桑
5.釋嫘祖與黃帝聯姻
6.螺祖的故鄉在哪里
7.蠶絲的發明是歷史的必然
8.這是一片唯女獨尊的天下
四 《天宮大戰》
1.天神阿布卡赫赫
2.地神巴那姆赫赫
3.星神臥勒多赫赫
4.突姆火神
5.女神陣營的叛逆者
6.無可奈何的“離”“退”
7.集北方民族神話之大成
第四章 從歷史到神話
一 盤古與盤瓠
1.盤古
2.盤瓠
二 炎帝——農耕文化的開創者
1.炎帝與神農
2.炎帝與黃帝
3.南方之神
三 黃帝——中央上帝、人文之祖
1.神話中的黃帝身世
2.蚩尤是英雄
3.被殺的夸父
4.人文之祖
四 禹——被神界接納了的人
1.繼鯀治水
2.征三苗
3.殺防風
4.世襲制的確立
5.進入神的行列
五 伊尹——神化的巫與謀臣
六 白族的本主
第五章 天上人間
一 人與太陽
1.太陽崇拜的普遍性
2.人變太陽
3.造太陽
4.射太陽
5.太陽神的兩重性
二 人與月亮
1.月中蟾蜍
2.月中有兔
3.月里嫦娥
4.吳剛與桂樹
三 人與星辰
1.神秘的星辰
2.星神與星祭
3.人星變形
四 “天人感應”
第六章 巫術:求生存的補充手段
一 常見的巫術
1.行為巫術與防御巫術
2.模仿巫術與接觸巫術
二 巫術與文學
1.巫文學
2.巫術藝術向藝術之藝術的轉化
第七章 仙:人界之神、神界之人
一 “老而不死曰仙”
1.真人
2.仙話之濫觴
3.仙與神之異同
二 何處是仙境
1.西方昆侖
2.東方的“三仙山”(三神山)
3.原在虛無漂渺間
三 古代仙話
1.《穆天子傳》及其它
2.《列仙傳》
3.歷史人物的仙話
4.其他仙人仙話
四 民間八仙
1.李鐵拐
2.鐘離權(漢鐘離)
3.張果老
4.呂洞賓
5.何仙姑
6.藍采和
7.韓湘子
8.曹國舅
9.小結
第八章 道教及道教神
一 釋“道”
二 道家與道教成因
1.道家思想之淵源
2.早期道教的成因和派別
三 道家、道教早期重要經籍
1.《老子》
2.《莊子》
3.《參同契》
4.《抱樸子》(兼及《神仙傳》)
四 最高偶像
1.太上老君
2.“三清”崇拜
3.玉皇大帝
五 道教對神話之神的改造
1.尊貴的王母娘娘
2.威嚴的真武帝
3.遍布神州的土地爺
4.女兵神九天玄女
5.泰山女神碧霞元君
第九章 本土化的佛神
一 佛教與佛陀
1.佛教產生的催化劑
2.歷史的佛陀與神化的佛陀
二 佛教的有神論與造像
1.部派佛教
2.大乘佛學
3.偶像崇拜與《法華經》
三 佛教的東傳
1.佛教與西域
2.龜茲與于闐
3.佛教向內地的傳播
4.中國化的宗派
四 由男變女的觀世音
1.天竺的觀世音
2.中國的觀音娘娘
五 其他著名佛神
1.文殊、普賢與地藏
2.羅漢
3.閻王
第十章 士林層的新神
一 有儒教嗎?
1.儒學對殷、周宗教的繼承與修正
2.重祭禮
3.以“仁”護“禮”
二 由儒學到儒教
1.孟子
2.董仲舒
3.朱熹
4.王陽明
5.政教合一的宗教
三 儒教圣賢的通俗故事
1.異彩奇文繪孔子
2.精通道藝的儒士們
3.孝治天下,孝撼天地
第十一章 折衷混合的民間神
一 三教合流的混血兒
二 從火神到灶神
三 護門之神保平安
四 工匠祖師
五 關羽在民間
1.傳統的思維定勢
2.民間的承緒與想象
3.反三國與關羽
4.光圈與怪圈并存
六 媽祖信仰
第十二章 未來展望
后記
(編輯:許津然)
主辦: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內容與技術支持: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網絡信息中心
聯系人:許津然 電子郵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5號859房間 郵編:100732
電話:(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