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卓新平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9月
內容簡介
在當今“全球化”的國際局勢中,文化意識和文化戰略的地位已越來越突出,而在文化發展、文化建設和文化交流中,宗教研究是其最為重要的領域之一。宗教學與其他學科一樣,受歷史變遷、外部環境的影響,有著不同的發展階段,此外,由于背景復雜、定位困難、領域廣泛以及問題敏感,又有著自身的特殊性。作為仍在形成中的學科,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既是一種學術自覺,也是一種社會責任?!懂敶袊诮虒W研究(1949-2019)》旨在總結、梳理當代中國學人在宗教研究上的所思所想,所取得的成績和不足,以便抓住當代中國宗教學這七十年歷程的研究重點和特點,借此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使宗教學這一學科在未來更加繁榮,更有作為。值得一提的是,本書由宗教學各領域的著名學者和在相關研究上業有專攻的專業人員來撰寫,由于角度不同,問題意識有別,體現出鮮明的百花齊放之特色,附帶造就出了思想交流之效應,增添了作品的可讀性。
目錄
序言/卓新平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研究70年/龔學增|卓新平
第一節 70年歷程的簡要回顧
一 前30年的研究
二 改革開放以來40多年的研究
第二節 關于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研究的幾個重要問題
一 關于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含義及研究范圍
二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宗教觀
三 進一步加大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中國化研究的力度
第三節 2009—2019年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研究
一 研究成果
二 爭論熱點
三 理論突破
第二章 宗教學基本理論研究/金澤|趙廣明|馮梓璉|梁恒豪|李華偉|李金花
第一節 世界宗教研究所的創立:中國宗教學理論發展的戰略之舉
第二節 從意識形態的宗教定位轉變為文化的宗教定位
第三節 有中國特色的宗教學發展
第四節 2009—2019年宗教學理論發展概況
一 工具書和宗教通史研究
二 概論性著作
三 宗教哲學
四 宗教心理學
五 宗教社會學
六 宗教人類學
第三章 宗教哲學研究/張志剛
第一節 我國學者宗教哲學研究成果舉要
一 馬克思主義宗教哲學思想研究
二 各大宗教傳統哲學思想研究
三 作為新理論分支的宗教哲學研究
第二節 宗教哲學研究的“中國學術意義”
第三節 關于加強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研究
一 “宗教鴉片說”文本考釋
二 哲學方法論意蘊探析
三 觀念轉變與理論選擇
第四節 關于批判借鑒國際先進學術成果
一 當代宗教哲學觀念的學術啟發
二 《宗教哲學研究指南》的批判借鑒意義
第五節 關于闡發中國文化傳統思想資源
第四章 當代宗教研究/羅偉虹|石麗
第一節 當代宗教研究概況
第二節 對馬克思主義宗教理論的再認識
第三節 改革開放以來宗教發展狀況研究
第四節 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協調相適應問題
第五節 新興宗教研究
第六節 2009—2019年當代宗教研究發展
一 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
二 宗教發展現狀研究
三 網絡宗教研究
第五章 宗教與當代國際關系研究/徐以驊
第一節 宗教對當代國際關系的沖擊
第二節 宗教對當代國際關系研究
第三節 宗教與國際關系研究在中國
第六章 古代基督教思想文化背景及其歷史影響研究/王曉朝|陳越驊
第一節 取得實質性進展的研究領域
一 對耶穌生平及其歷史真偽問題的研究
二 對基督教形成的社會歷史背景及其思想文化淵源的研究
三 對基督教與希臘羅馬哲學關系的研究
四 對古代基督教哲學歷史地位的評價
第二節 在進一步開拓與發展的研究領域
一 對古代基督教文化背景的研究將擴展為對整個地中海文化圈的研究
二 古代基督教思想家將得到更加普遍的研究
三 古代基督教研究與宗教學其他各分支領域之間交融將進一步強化
第三節 2009—2019年的研究進展
一 經典文本翻譯:古代基督教思想家文獻漢譯的進一步夯實
二 宗教思想闡釋:教父學研究的主題凝練與方法論反思
三 相關學科建設:學術共同體逐漸壯大與成形
第七章 基督教發展研究/卓新平|唐曉峰
第一節 基督教歷史研究
一 早期基督教歷史研究及相關思考
二 中世紀教會及其"黑暗時代"辨析
三 宗教改革與近代歐洲社會變遷研究
四 現代基督教發展研究
第二節 基督教思想研究
一 古代基督教思想研究
二 中世紀基督教思想研究
三 近代基督教思想研究
四 當代基督教思想研究
第三節 《圣經》等基督教經典及文獻研究
第四節 中國基督教研究
一 中國基督教發展史研究
二 景教與也里可溫教研究
三 明清天主教研究及中國東正教研究
四 清末、民國時期的基督教研究
五 中國當代基督教研究
第五節 2009—2019年的基督教研究
一 歷史研究
二 基督教哲學思想研究
三 圣經研究
四 經典著作譯介
五 基督教與跨文化對話
六 基督教現狀與交叉學科研究
七 工具書編寫及期刊發行
結語
第八章 伊斯蘭教研究/李林
第一節 引論
第二節 當代中國伊斯蘭教研究的四個分期
一 元始期
二 亨長期
三 利遂期
四 貞成期
第三節 當代中國伊斯蘭教研究的三條進路
一 歷史—考證之路
二 哲學—思想之路
三 語言—文化之路
第四節 當代中國伊斯蘭教研究的四個階段性標志
一 “以會議推動研究”:四個階段
二 四組標志性會議
第五節 當代中國伊斯蘭教研究:為何與如何
一 當代中國伊斯蘭教研究:為何?
二 當代中國伊斯蘭教研究:如何?
結語
第九章 佛教研究/魏道儒|紀華傳|馮川
第一節 20世紀上半葉佛教研究回顧
第二節 70年來佛教研究概述
一 專業學術研究機構從無到有,從少到多
二 各級各類佛教刊物不斷增加
三 重視人才培養,優秀科研工作者不斷涌現
四 學術交流日益頻繁,交流范圍不斷擴大
五 研究成果不斷增加,研究視野不斷拓展
第三節 佛教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 中國佛教史
二 中國佛教宗派研究
三 佛教文化、哲學等方面的研究
四 文獻整理、典籍研究與工具書
五 近現代中國佛教研究
六 藏傳佛教研究
七 國外佛教研究
第四節 2009—2019年的佛教研究
一 佛教史研究
二 佛教哲學思想研究
三 佛教教派及其中國化研究
四 佛教文獻研究
五 佛教文化及比較研究
第十章 道教研究/李剛|李天嘯|李志鴻
第一節 近現代“道教研究"的原生情境和元問題
第二節 新中國“道教研究"的總體走勢與存在問題
第三節 未來“道教研究"的展望
第四節 道教各領域的研究進展
一 道教史上重要人物研究
二 道教音樂與科儀研究
三 道教典籍研究
四 道教現狀與未來走向研究
五 道教生態思想研究
六 道教經書語言研究
七 國外道教研究評介及重要學術論著翻譯
八 道教與民俗研究
九 中國道教考古研究
十 道教與佛儒關系研究
十一 道教養生文化研究
十二 道教與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研究
十三 道教書法、繪畫研究
第五節 2009—2019年的道教研究綜述
一 道教研究重要問題及其方法論思考
二 道教研究的相關專題
三 交叉學科中的道教研究
第十一章 中國民間宗教研究/馬西沙|李志鴻
第一節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民間宗教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 1949—1978年中國民間宗教研究概況
二 1978年以后中國民間宗教研究概況
第二節 中國民間宗教研究的重要問題
一 “民間宗教"概念的界定
二 民間宗教研究的方法:文獻與田野
三 寶卷與中國民間宗教研究
四 關于“白蓮教”的論爭
五 民間宗教與社會運動
六 民間宗教的傳承與轉化
七 當代民間宗教的合法化及其轉型
八 當代民間宗教的齋醮儀式與民間文藝
第三節 2009—2019年中國民間宗教研究綜述
一 民間宗教調查研究的進展
二 中國民間寶卷的研究
第十二章 儒教研究/王志躍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儒教是宗教觀點的提出及引起的爭論
第三節 儒教研究的深入展開
第四節 儒教問題研究的新進展
第五節 2009年以來的儒教研究
一 儒教研究的新成果
二 儒教研究的特點
三 儒教研究的意義
結語
第十三章 薩滿教研究/郭淑云|倫玉敏
第一節 中國薩滿教研究的歷程
一 中國薩滿教研究起步階段
二 中國薩滿教研究奠基階段
三 中國薩滿教研究發展階段
第二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薩滿教研究的主要成就
一 薩滿教田野調查的深入開展
二 薩滿教理論的研究
三 薩滿教基本問題的討論與爭鳴
四 薩滿教研究在多學科領域的豐碩成果
五 比較研究的領域日益廣闊
六 國外薩滿教研究譯介
第三節 反思與展望
一 中國薩滿教研究特色
二 走向未來的中國薩滿教研究
第十四章 猶太宗教與哲學研究/傅有德|劉精忠|王強偉
第一節 歷史與回顧
第二節 猶太宗教研究
一 猶太教的定義、內涵和范圍
二 猶太教歷史及綜述性研究
三 猶太教經典研究
四 猶太教社會作用及影響研究
五 猶太教與其他宗教文化比較研究
第三節 猶太哲學研究
一 猶太哲學史研究
二 猶太—希臘哲學研究
三 猶太哲學家研究
第四節 問題與展望
第十五章 中國猶太教研究/張倩紅|張佩佩|高楊
第一節 猶太教的教義及派別研究
一 對猶太教的整體介紹與研究
二 猶太教的基本教義與特征
三 猶太教的派別
四 著名人物的宗教思想研究
第二節 猶太教與其他宗教
一 猶太教與基督教
二 猶太教與儒學
三 猶太教與伊斯蘭教
第三節 猶太教對猶太民族的影響
一 猶太教與猶太民族
二 猶太教與猶太復國主義
三 猶太教和以色列國
第四節 猶太教在中國
一 猶太教在開封
二 猶太教在上海
三 猶太教在哈爾濱
結語
(編輯:許津然)